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助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群众的金点子,是人民城市最足的底气”


![]() |
上海市民可通过人民建议征集邮筒投递建议。图为小朋友正在投递自己的建议。 |
![]()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探索创新“红茶议事会”品牌征集人民建议,议出“金点子”,解决百姓急事难事身边事。 |
清晨的阳光透过新栽种的玉兰树梢,彩色透水混凝土铺就的广场上,孩子们围着花园嬉戏。“人”字形的道路骨架巧妙串联起周边3个社区。
盛夏,上海普陀区,宜川路街道泰山人民坊片区。
这个融合了科技与人文的现代化社区,既保留了上海弄堂的烟火气息,又展现出未来社区的雏形,成为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
可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设施破旧老化、公共空间稀缺、居民时常念叨环境问题的老旧社区模样。
这一变化,最初就来自市民关于增设社区食堂、改造菜市场、优化社区道路的建议。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举行,描绘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蓝图。会议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指引我们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和价值追求。
《信访工作条例》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主动听取群众的建议意见”。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党委社会工作部门、信访部门,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在助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感知人民需求
助力城市管理真正“像绣花一样精细”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人民建议征集,让有关部门更敏锐感知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驱动城市发展与人民期待同频共振。
夏日,杭州,钱塘江。艳阳似火,天幕淡蓝。
一座九堡大桥,银灰色的桥身横跨江面。站在桥头,只见时而有电动自行车从专供非机动车上桥的缓坡驶来,然后朝对岸驶去。
“从前上桥可没这么方便。”杭州市萧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指着上桥坡道说,“这还要感谢人民建议的助推。”
“这座大桥连接起杭州上城区与萧山区的新产业集聚区域,也是东西10多公里范围内唯一的过江通道。”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是机动车,每日非机动车的通行需求也很大,早晚高峰可达近2000辆。
一直到两年前,大桥未设非机动车的上桥通道,骑车的市民只能依赖两部无障碍电梯上下桥。“电梯一次只能载三四部电动自行车上桥。高峰期等电梯要一个小时,迟到、被扣钱成常态。”外卖骑手张某回忆着当时的情形。
“建议增加建设非机动车上桥的慢行车道。”张某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通过信访部门开设的网上建议渠道,提出了这条建议。
半年时间里,杭州各级设在信访部门的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收到了数十条类似的建议。
转办、调研、立项、开工……如今,大桥两岸都建起了供非机动车使用的螺旋上桥缓坡。“现在三两分钟就能骑到桥上。”张某说着,咧开嘴一笑。
当民意被倾听,诉求有回响,人民城市便有了坚实的根基。
人民建议征集,还能让治理者更好了解基层的工作需要、治理痛点,助力城市管理真正“像绣花一样精细”。
清晨,许多店铺还未开门,游人已是熙熙攘攘。
贵州遵义,老城街道,著名的遵义会议旧址便坐落于此。
今天,老城治理也用上了数字新手段。居民刘某发现有人在街上违规堆放垃圾,立刻点开“和谐老城”小程序,通过“我要上报”板块拍照将情况上报。那一头,街道工作人员同步接收,立刻将情况分类转交社区和有关部门,几分钟后,垃圾就被清走。
这样的数智化基层治理模式,来源于一条人民建议。
李学静曾在老城街道的社区工作,以前台账整理、分类查询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给居民办理不同部门的信息登记,占用了她大量的时间。而群众要找社区办事,通过上门、电话等传统手段也十分不方便。“微信群里也是人多嘴杂,群众诉求不容易精准识别。”
“建设集成化基层治理服务智慧平台;融通数据管理平台,整合数据推动互联互通;对居民需求一键受理,统一派单……”李学静总结了工作中的问题,通过信访部门向有关领导提出建议。
“基层社区干部的建议,也是人民建议的重要来源。其中深刻体现了一线工作需求和治理痛点。”贵州省信访局政策研究室干部李雷表示。
很快“和谐老城”服务平台、“红城智治”综合管理平台在老城街道上线。群众和基层干部都体会到了效率的提升、沟通的顺畅。如今,这套源自基层的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已在遵义全市推广。
就这样,城市发展,与人民的幸福“双向奔赴”。
汇聚人民智慧
将民意沉淀为科学的施策图谱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人民建议,让千万市民成为城市建设的“智库”,城市建设便拥有了不竭的智慧源泉。
赭色宫墙,青灰陶瓦,檐角轻轻翘起。檐下斗拱层层叠叠,像莲花半开……
来到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还原修建的“宫殿”宋韵十足。展厅里件件文物与数字化展示,帮助参观者饱览近千年前的皇家宫苑、江南园林的巧夺天工。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杭州德寿宫遗址保护工程的启动也归功于人民建议。
“最初,这里只有小规模的考古发掘,限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并未对遗址进行有效保护。”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长华雨农清晰记得从前的情景,“甚至当时这片地有可能被用作商业用地。”
作为杭州古都文化的关注者,研究会的专家们一直十分关心德寿宫遗址的保护工作。
很快,《关于保护南宋德寿宫遗址的建议》《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为契机,做好南宋德寿宫遗址保护利用的建议》通过信访部门,被陆续送到了杭州市相关领导案头。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的学者们运用专业知识,详细阐述了德寿宫的概况、保护利用价值,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响应人民呼声,并配合杭州城市整体发展,2020年,市园林文物局、上城区开始积极推进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项目建设。
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又运用专业知识,提了不少建议。“比如原本的设计方案采用明清故宫形制的黄色与蓝色琉璃瓦,而我们的研究证明南宋宫廷应使用青砖灰瓦。”华雨农介绍。
2022年底,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开馆;2024年,根据华雨农的建议,博物馆修正了3处与历史不符的错误展示;2024年,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被杭州市信访局列入“杭州市人民建议征集直报点”……
就这样,广大群众用专业知识和不懈努力,让城市根脉生生不息。
除了在专业领域贡献专业知识,许多市民也自觉关心城市发展大局,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群策群力。
7月的一天,德国工程师汉克乘飞机来华,落地上海浦东机场。
“我多次来浦东机场,每次办理入境手续时,因入境人员太多,都要在闸机柜台前排队等很久,有时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想到马上又要经历的“痛苦”,汉克耸耸肩,脸上表情有些无奈。
可这次来到入境手续办理处,汉克惊奇地发现,排队人流大大减少,办理时间也快了很多。前后只用了3分钟,汉克就办好了入境手续。这一变化,来自一份人民建议。
原来,上海市民列多因工作需要长期接待外国专家,听到不少人有和汉克相同的抱怨。
“我们上海是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也在打造全球旅客中转首选地,为何不优化机场入境服务?”于是,结合自己的调研与思考,列多在“随申办”平台的人民建议板块,写下了包括“优化机场入境流程”“增设中转休息服务设施”等建议。几天后,这些建议就被送到了机场管理部门。
“今年来,根据市民的建议,配合‘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我们优化了入境流程。比如,我们根据航班人员信息,实时动态调整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入境的边检查验通道数量,外籍人员较多时入境大厅里可增设多个外籍人员查验区。中国乘客多时再反向调整。”机场边检民警介绍,移民管理部门还加设、调整了电子入境信息填报设备,整个入境流程大幅缩短。
“此外,浦东机场携手联检单位在近期还推出了出发区海关、边检、安检通道24小时开放,压缩中转时间,开设深夜乘客休息区等服务,助力打造全球旅客中转首选地。”浦东机场公司副总经理张健介绍。
“通过人民建议,每位市民都能成为城市开放发展的助推者!”列多感叹。
人民建议征集,将民意沉淀为科学的施策图谱,将群众的智慧凝聚为澎湃的治理力量。
保障人民参与
不断提高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人民建议,如今在不少地方已经有了机制化的保障,助力人民城市建设成为常态。
宽大的玻璃幕墙映照出炽白的阳光。上海普陀区石泉路街道,坐落着上海的“顶流”商场——真如环宇城MAX。
商场四面非机动车停车区域,蓝白相间的停车标线清晰醒目,各类电动车、自行车如同列队的士兵般整齐划一,免费充电桩有序排列。
可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不是这样:非机动车没有固定的放置区域,杂乱无章地占用人行道叠放着;有的外卖小哥为赶时间匆忙把电动自行车扔在行车道上,既影响交通又不安全……
“我们戏称其为‘千骑围城’。”路过的居民说。
街道和区相关职能部门很快就决定要对这一乱象进行治理。可如何让治理过程更符合群众需要,避免出现“政府办了事,群众不领情”的情况?
普陀区信访办的人民建议征集特色活动“苏河议事厅”起到了作用。他们连同石泉路街道,在中海商圈楼宇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开展了一场“苏河议事厅——环宇城非机动车问题”大讨论,让市民群众与属地政府相关部门、商场管理方等相关负责人对话,推进精细化措施落地。
“除了停车区域不足外,居民自用车和外卖用车停放时长不同,短期停放的应该更接近出口。建议分别划出外卖小哥和商圈员工专门的停车区域……”
“建议在靠近货运电梯入口的地方设立专门的外卖停车区,这样既不会与普通顾客争夺车位,也能方便外卖小哥停车……”
“考虑到占用盲道和通行安全问题,建议将部分过窄路段设置为禁停区,同时设立电子围栏,强化共享单车停放管理……”
…………
群众代表发言踊跃,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在会场的一角,街道党工委书记吕升昂不停地做着记录。
趁着短暂的休会间隙,吕升昂赶紧揉揉写得发酸的手指:“很多问题我们事先考虑不全面,比如我们已经在考虑设置外卖停车专区,听完大家的建议,准备增加专区布点、拓展停放空间。通过这种形式收集人民建议,实现了为民办事‘自己觉得好’到‘大家都叫好’的转变。”
“提出一个话题、汇总一批建议、解决一类问题,‘苏河议事厅’已经成为常态化、针对性收集人民建议的渠道。”普陀区信访办副主任廖春燕介绍,仅2024年,围绕“共享单车治理”“水环境问题治理”“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等群众关切的社会治理问题,普陀区先后组织3场超百人的“苏河议事厅”活动,收到建议超过500条。
“群众的金点子,是人民城市最足的底气。”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市信访办、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盖博华说,上海将不断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拓展参与渠道、丰富征集形式、办好群众建议,推动“问计于民”更深更实。
“像上海这样常态化的人民建议征集机制在全国还有很多。”国家信访局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例如江苏近年来常态化开展“我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等一系列专题征集活动,为研究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浙江依托“民呼我为”统一平台建设“浙智汇”数字化场景,打造“社情民意直通车”;贵州在政府官方新闻门户网站开设常态化人民建议征集专区……
进一步畅通人民常态化表达建议渠道,就要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上海2021年出台的《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是全国第一部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专门促进和规范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浙江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制度文件,并探索开展人民建议征集立法;贵州出台人民建议征集闭环管理规定和工作激励办法……
采访的最后,记者观摩了一场聚焦上海“十五五”规划的专题人民建议征集会。年过七十的市民罗克平乘车一个多小时前来参加。
“几年前,我提出的建立‘老专家智库’的建议曾被纳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如今,我也要为‘十五五’贡献一份力量。”罗克平说着有些激动,“在国家治理、城市建设中,倾听人民声音,考虑人民诉求,这真真切切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从黄浦江畔,到西南群山,人民建议征集的涓涓细流,渐渐汇成城市现代化的浩荡江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每个市民都是执笔人,共同书写“人民城市”的壮丽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31日 18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